方法论

决策正确未必达成预期

晚唐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在这首诗中,皮日休充分肯定了隋炀帝杨广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壮举,这是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此后多个朝代一直仰赖这条运输动脉。反而现代人好像二分的厉害,好人什么都好,坏人什么都不好,坏人做好事也是居心叵测。 最近在听唐纳德卡根德《古希腊史》时,教授在最后对比描述了当时法国人人对自由法国流亡政府的态度,以及英国人对丘吉尔和绥靖派、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态度。很明显,丘吉尔高举对抗德国大旗号召战斗到底时自己也不知道是否会赢,甚至有资料表明丘吉尔也有过妥协犹豫的时候,英国人的胜利真是惨淡,

奥卡姆剃刀与套套逻辑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是最简单版本的奥卡姆剃刀。 奥卡姆剃刀原理其实不难理解。它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更简单的解释(相较于复杂的解释)通常是正确的。这话肯定没错,再用严谨的数学理论就是概率,条件越多结果越少,条件越少的自然结果越多。圆的事物一定多于红色的圆事物。 如果理解并熟练使用,就像掌握了宇宙大法,总是能说出更正确的话。简单正确到极致,就成了套套逻辑。所谓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说得更严谨一点,套套逻辑不可能错。 最近网络流行废话文学,大抵“

我尽量不使用比喻的原因

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