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清平乐》第 26 集中,初次登场的司马光因为讲书出彩皇帝御赐琉璃盏,到手时发现已经被摔碎。按照当时的规定送东西的内侍应该处死,但决定权在接受赏赐的人。司马光选择宽恕内侍梁怀吉,并向皇帝回复了两句话。
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
彩云易散,过差可恕于斯人。
翻译成白话的意思就是:拿着琉璃盏这样贵重的东西时不要挥动,这话已经在过去的典礼中多次强调;但是美好的事物容易损坏,琉璃盏已经摔碎了,还是宽恕这个犯过失的人吧。下句的彩云易散借用自白居易《简简吟》。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剧中的皇帝还拿此事作为案例考察了正在学习的众皇子。本剧编剧很见功底,剔除男欢女爱的细节几乎就是个正史所有妃嫔公主皆有正史记载,梁怀吉也都是真有其人,《宋史》中也有相应记载。但这个故事其实是借用。初始故事如下:
《东皋杂录》云:“文潞公守洛,富郑公致政,司马温公宫祠,范蜀公自许下来,同过郡会,出四玉杯劝酒,官妓不谨碎其一,潞公将治之,温公请书牍尾云: ‘玉爵弗挥,典礼虽闻于往记;彩云易散,过差可恕于斯人。’潞公乃笑而释之。”
《宋史》中的司马光是一个特别克己之人,凡事一丝不苟,对工作极其严谨,对于皇帝要求甚严,确实是一个上下分明之人。司马光对下人宽恕,对上严格对制度严格,死后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最后摘几段正史品品: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水色:不迷信,务实。
衮国公主嫁李玮,不相能,诏出玮卫州,母杨归其兄璋,主入居禁中。光言:“陛下追念章懿太后,故使玮尚主。今乃母子离析,家事流落,独无雨露之感乎?
玮既黜,主安得无罪?”帝悟,降主沂国,待李氏恩不衰。
水色:对事不对人,严格维护规则。这段在电视中也有出现。
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
光曰:“朝廷尝失信,民未敢以为然,虽光亦不能不疑也。”
琦曰:“吾在此,君无忧。”
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
琦嘿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水色:与三朝元老韩琦的争论,能卓有远见的看到问题之根本。选择信任制度而非人。
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悬官督责之威乎!”
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水色:大笔墨的解释了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其实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在范仲淹经略陕西时已经做过实验并且很成功,但推行到全国后,因为整个官僚体系的执行问题,出现了严重问题,好事变成了坏事。执拗护短就连好友曾巩都认为吝于改错的王安石与同样执拗的司马光互不相让,斗争到底。说到底,空谈道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保证执行的变法再好的初衷也无意义。
哲宗幼冲,太皇太后临政,遣使问所当先,光谓:“开言路。”诏榜朝堂。而大臣有不悦者,设六语云:“若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或扇摇机事之重;或迎合已行之令;上以徼幸希进;下以眩惑流俗。若此者,罚无赦。
后复命示光,光曰:“此非求谏,乃拒谏也。人臣惟不言,言则入六事矣。”
水色:凡事无恰好,要做就大方彻底的做,要能承担起副作用,否则就是空谈。
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宋史】
司马光 吕公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