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中的小学生语文课

重温我最喜欢的影片《灿烂人生》,第三部中丧子母亲的最后一堂课中学习诗歌《致黄昏》,诗不熟但讲课方式很有意思,是从五官感受来引导孩子。 教材使用的是十四行诗《致黄昏》,它是福斯科科最有灵感的诗歌之一。包含了诗歌中最伟大的拟声诗: "The soul of the warrior roaring within me sleeps." 它充满了“w”和“r”的音: "灵魂"

Practice Makes Perfect-弟弟施工清单梳理记

弟弟在老家县城带领一个小团队做入户工程,负责搭建特殊设施。饭余聊天之时说到工程管理的问题,我讲解了清单的思想,并分享了《清单革命》中的「世界卫生组织手术安全清单」。 弟弟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快就听懂并开始行动。今天拿出了一张写满的 A4 纸继续和我探讨,纸的边缘处赫然写着他也不知道怎么念的 Practice Makes Perfect,据他说是看抖音时的偶遇。 我一边了解更多工程中的具体专业问题,一边继续分享过去自己做清单的一些心得辅助讨论,经过几轮沟通后我们商定了几个原则: 1. 表头拆解为:编号、

给三年的侄女讲数学

符号和约定 数字 5 未必是数量 5,只是某种约定下的表述方式,数量 5 还可以表示为 five、五、伍、正、Ⅴ等等,甚至还可以表示为10(5进制)、11(4进制)、1001(二进制)等。 然后讲解了十进制,把十变成参数,讲述了加法与进位,练习了

读萨米尔•奥卡沙《牛津通识读本:科学哲学》

科学时代的任何一个人,几乎不知道科学的本性是什么。这不仅包括那些通过周刊意识到科学的人,而且也包括哲学家和科学家本身在内。 第一章 何为科学? 通常认为,伽利略是第一位真正的现代物理学家。他第一次表明数学语言可被用来描述物质世界中的真实物体的行为,例如下落的物体、抛射的物体等等。在我们看来这似乎是很显然的——今天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科学理论已经成为惯例,不仅是物理学,在生物学以及经济学领域也是如此。但在伽利略的时代,这却不是显然的:人们普遍认为数学处理的是纯粹抽象的实体,因此对于物质实体是不适用的。 水色:伽利略打通了两个学科,构建了严谨的新体系。 科学哲学的部分工作就是去质疑科学家认为理所当然的假设。 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它应具有可证伪性。